登录/注册 搜索

美文欣赏|人潮溪的微笑

发布时间:Dec 13, 2022 | 作者:


美文欣赏|人潮溪的微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13 14:47:54

熊玉平

曾经去白石看南滩草场,从人潮溪经过;后来去西莲看茶叶,又经过人潮溪。只有在这里吃过住过,才能算真正到过。所以,真正到过人潮溪,一直是我的愿望。

桑植县首届民歌会,在文联主席陈智慧奔忙后,2022年10月1日在人潮溪镇溇阳村举办,让我的愿望特别地实现。这天日子很特别,随行的人也特别,作家和摄影家,都带了一双特别的眼睛。

小小的溇阳村,荟萃了很多当地民歌手。《小郎相亲》《麦草帽儿十八转》《太阳出来照白岩》《六杯茶》《洋芋歌》等民歌,唱得特好听。还穿插着薅草锣鼓、渔鼓筒、三棒鼓、九子鞭、秧歌舞、黄梅戏、唢呐、笛子、板胡等节目。《小郎相亲》流传甚广,在这里竟然能听到原唱。《麦草帽儿十八转》那转音,那气口,除了电视里,再也没听过。桑植民歌传承人尚生武教唱的《洋芋歌》,尤其受到大家青睐。有位小作家,称其为桑植版《诗经》,对其调式和意境进行比对,还真蛮合理。

欣赏歌曲时,想起一个人,因为她是人潮溪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十多岁,听到一句说词:“东西儿的东,向佐绒”。意思是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到很美妙的时候,不好描述,就用上这句词。如今只能猜想,向佐绒现在是国家级桑植民歌传承人,当年要么歌唱得特别好,要么人长得特别好,要么兼而有之。

直到今年七月在陈家河镇的蟠桃会上,我偶遇向佐绒老师,才感受到这句话更丰富的含义。从蟠桃园走向会场途中,我遇到向佐绒老师正与人合影。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电视里的人,没及思索,直接招呼,尝试请求与她合影,她亲切地表示同意。当时有位蛮漂亮的女士在她身边,我便站在另一边,显出向老师是中心。没想到向老师站到女士的另一边,仓促间我怀了迟疑,却不明就里。

过后我悄悄找她攀谈,为什么要这样,那女士是谁。她告诉我,这位年轻女士是县委宣传部长王茂蓉。我才明白,她把重要位置,恭敬给了年轻领导。我内心思忖:凭向佐绒老师这年龄,这桑植民歌天花板的地位,这蜚于遐迩的名声,德高望重是恰如其分,站中间是理所当然。可就这一让,让我领会到向佐绒老师之所以能广为传颂的原因。

人长得美,还有更美;歌唱得好,还可更好。就算两者结合,那也是先天和技术所致。能受到广泛认可,人品才是根本。这便是我曾向往到人潮溪一游的原因之一,我要的正是这样的验证。

能验证这想法的,还有另一位年轻人。刚到溇阳村,便见到年轻诗人小北:欢迎到小北的故乡做客,我在溇阳村上过小学。

我曾见到的小北更年轻。我因见到他而开心,我的学生问我:小北是谁呢?我答:《亲,可不可以陪我留在桑植》正广为流传呢。我读给他听:火电厂的落日,能不能从小溪口的

方向升起……让我们一起站在梅家山的林荫道上……倚在梅山阁的石柱上,眺望澧水远去的方向……学生回答:就这样走来走去的,不是很无聊吗?我告诉他:有孩子的妈妈,去外面打工,不再回来,不要孩子和孩子的爸爸,读这样的诗比直接求她“你莫走”,哪个更好呢?学生回答:您这一说,真不一样。

我读了小北的长篇《向小北向北》和诗集《马桑树的故乡》后,与小北说了我的想法:我欣赏您的才气,但不喜欢把生理词语写太直接。那时的他,有超凡脱俗的念想吧,我说我更希望入凡随俗。他已很有名气,而我并不见经传。孤傲气质的诗人,竟有变化。

陈家河的蟠桃会,他写了“桃花开的时候,我没去;我去的时候,桃子还未熟。”简单的句子,却很戳心。最喜欢他的《木房子》:“牧笛溪的星空都是卯榫结构,看不到一颗钉子;上下楼梯,满世界都是破裂声”。

有才气的人本不多,有才气还能谦逊的人,更难得。人潮溪,便成为我的又一次向往。

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人潮溪。人潮溪不仅没让我失望,更让我眼前一亮。当溇水河妩媚地蜿蜒在群山之间的时候,我心头冒出来一行艾青式的句子:为什么我要翻山越岭而来,因为你是这样的天生丽质。

马达从容不迫地拍打着小船,从人潮溪大桥下向下游驶去,我的心便在梦寐以求的溇水河上飞了起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诗情一片画中来。碧霄大师曾多次在镜头下展示的风景,蓦地出现在我眼前。“水土相扶”,是我能想到的对这片美景的概括。虽或不精准,但能让我自得,终究比无法用语言形容来得舒坦。说是小岛吧,那水上浮出的部分那么少。我在幻想,倘若正年轻,倘若是恋人,只够一对在上面小留,人多会显得拥挤,时间呆久了会庸俗,就那么小巧!远看着出神的瞬间,我想起了“小猫追着尾巴跑,可爱;大狗追着尾巴跑,可厌”的比喻,暗自笑了。心里漾起一片温柔:溇水太惯着这小岛了。成见中的水和土是不相容的,要么水淹了土,要么土掩了水。而这里,偏能这么相安无事,甚至相得益彰。我能从“水土不服”派生出“水土相扶”这个词,该是触景生情,意趣相投的灵感了。

对人潮溪,对溇水河,有更多印象,大都因为碧霄大师。先见其影,后识其人。在龙潭坪红军村的红军寨上,我见过碧霄大师,却不认识他,甚至没向旁人打听他。因为他的打扮太像到红军寨砍草除荆的农夫了。偶尔可能照面过,他的神情更像!直到我在视频短片中见到他的作品,才大呼“眼拙”,错过天人!他镜头下的“红军崖”、“千层垒”、“绿石林”,是把我的故乡还给世界的高科技,那么真,却还那么美。谁说“把他乡作故乡”是遗憾?那分明是一种大气的美德。

后来我便追着碧霄的作品看,便知道碧霄也住人潮溪,也有溇水河域的口音,和我一样。我便更想了解溇水,更想看人潮溪的风景,想“他乡作我乡”。不知道别人是否称他为“大师”,在我心里他就是。把自己的专业做到非同寻常,足以让人钦佩。

“快看,碧霄大师的又一作品”。我对碧霄大师的盛赞,被随行的朋友接收,回报给我重要信息。抬头看去,极其神似的山形。同船的朋友讲起关于那座山的传说。言语间,有位年轻女子问起,那座山叫什么名字?说话的朋友却抿嘴浅笑,尬住不语。我灵机一动,那叫“女娲山”,因为山的形状很像生孩子的器官。这分明是我的杜撰,我电话请教朋友,朋友告诉我,那山好听的名字其实叫“玉女山”。我很欣慰,所见略同,自然我知道那是美名。

很快到了《我的桑植》里我向往的镜头。司船的船工告诉我,这个洞叫穿山洞,这座山叫穿洞山。看到前面的船到洞口折回了,我问船工我们能不能进去?船工有些犹豫,可能他的行程就是到此为止。我说,到了门口不进洞,和新婚不入洞房差不多。船工笑着打起灯,让我们的船成了幸运的一只。有人说柳阳溪和溇水是连通的,又有人说并不连通,不来这里,都是传说。我很开心,可以不再听传说。

马达声在洞中逐渐洪亮,我们的好奇心也逐渐膨胀。在洞里一个往返,让我的灵感又动了起来。我跟船工商量说:张家界看山,桑植看水。张家界有天门山,桑植正好有地门山呢。

以后这里叫“地门山”好不好?这人潮溪的溇水,终究成了澧水的一部分,桑植的水,还有比这里更壮观的景象吗?船工说,我看也好,就是您说的怕不算,我说的就更不算咯。

我继续说,您看啊,大的叫洞,小的叫穴,都是不相通的,黄龙洞是,九天洞也是,九天洞的出口是为了游览方便才人造的。洞的上方常有水流下,不断形成钟乳石。从这两个角度讲,这里是相通的,所以是门而不是洞;再说上面是干的,天造地设,亘古不变,并没有任何钟乳形成,所以更印证了我的看法。至于我说了算不算也没有关系,很多地方都因改名而传神,张家界就是,我们先试着改一改,我是游客,您是本地人,我们俩先认了再说,至于以后,看缘分,看造化吧。

因为“幸运”穿“地门”这一茬,同船朋友的心似乎都雀跃起来。湖南优冠体育材料有限公司桑植负责人熊文渊讲起,人潮溪就是民风好,好讲话。溇阳村的项目,原本意向在别处,因为别处慢待人,迟滞事,所以才转投了溇阳村。人文环境,比自然环境更重要。

从我心里的“地门”回来,便迫不及待地找到碧霄大师,问:您作品中,柳阳溪穿过“地门”到溇水,正好是个“人”字,会不会是人潮溪地名的由来呢?

碧霄大师讲,您看到的是《我的桑植》里第二个镜头,我拍摄的这个“人”在上游,是第一个镜头“飞瀑”所在地。上游距离人潮溪大桥约七八里,倍子溪也叫五里溪,从白石方向流入溇水,便是您看到的“人”字。这个三岔口的溇水上游,一边叫梯市,一边叫廖城,地名是不是很大气,很别致?

我惊呼,这不是太妙了么?下游有“玉女山”,有“地门”,那个“人”是女人;上游有“飞瀑”,便是男人。俗话说:两水夹一山,不出秀才就出官。这里是不出过很多人才呢?

周围朋友答,远的不说,久的不讲,就咱们这溇阳村,在外工作的就很多。人潮溪中学多次中考位列全县第一,这是我知道的。

去倍子溪看看,成了我新的向往。回顾这一路,印象最深的,是促成我的向往的这些朋友。最具体的,是他们留给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