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非遗进军营,元宵颂党恩
发布时间:Mar 1, 2021 | 作者:张家界市文化馆
2月25日,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张家界市文旅广体局、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永定区文化馆携手驻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们走进武警张家界支队与官兵欢聚一堂,开展“非遗进军营,元宵颂党恩”慰问活动,将别具特色的张家界本土非遗文化节目带到军营中,为官兵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也将人民对子弟兵的深厚情谊带到军营,让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在军营弥漫腾升。
武警张家界支队政治委员陈今辉、武警张家界支队副支队长汤鸿飞、武警张家界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孟培松,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朱芳、市文旅广体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李慈忠、市文旅广体局文化产业和非遗科科长张凯,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覃大钧、市文化馆副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朱小勇,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永定区文化馆馆长陈华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武警张家界支队政治委员 陈今辉
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 朱芳
市文旅广体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 李慈忠
慰问演出在武警张家界支队精心准备的节目《龙腾虎跃》中拉开帷幕,演出内容丰富多彩。舞蹈、器乐演奏等节目轮番上演,三棒鼓《军民一家亲》、歌曲《桑植民歌联唱》、舞蹈《芳华》、张家界阳戏、花灯、摆手舞等等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特别是土家武术表演南拳、天门大刀、天门枪、腹卧钢叉、双枪刺喉等节目一度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不少武警官兵深受土家族武术精神感染,积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家们在现场交流求学。
《龙腾虎跃》(表演单位:武警张家界支队)
《乘风破浪的姐姐》(表演单位:张家界红领巾艺术学校)
三棒鼓《军民一家亲》(表演者:向思君等)
《桑植民歌联唱》(表演者:向晶晶)
舞蹈《芳华》(表演单位:张家界红领巾艺术学校)
土家武术:南拳(表演者:罗兴华)
土家武术:天门大刀(表演者:龚新军)
土家武术:天门枪(表演者:罗想)
土家武术:腹卧钢叉(表演者:李军)
土家武术:双枪刺喉(表演者:龚新军、李军)
阳戏清唱(表演单位:百花阳戏剧团)
花灯(表演者:向思君等)
摆手舞大团圆(表演者:张家界红领巾艺术学校)
要了解驻地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提当地的饮食文化,而“土家十大碗”,正是土家族宴客的“满汉全席” 。正午时分,厨房内湘菜名师与炊事员一同制作的传统美食伴以三棒鼓说唱介绍的形式被一道道送上餐桌,官兵们在品尝的同时,不禁感叹土家族饮食文化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官兵们的业余生活,更激发了广大官兵献身国防事业、服务第二故乡的热情和斗志,也在全市营造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共建的浓厚氛围。
市文旅广体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李慈忠表示,开展“非遗进军营、元宵颂党恩”活动,既是对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武警官兵表达慰问和感谢,也是将我们张家界的非遗文化呈现给大家,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我们张家界的风土人情,感受张家界本土非遗文化的魅力,共享文旅发展的成果。
张家界旅游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是湖南开放的窗口和旅游的龙头,是如诗如画的旅游之城、交通便捷的畅达之城、资源富集的生态之城、民俗浓郁的文化之城、创业创新的财富之城和誉满天下的开放之城,被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赞为“地上最高绝景”,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被评为2019年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排名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地级市)百强第53位。
据悉,目前我市共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81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6项、市级60项,认定县级以上非遗传承人433人,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14名、市级76名,认定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展演展示基地、传习所)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