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乐时光 遗韵国潮 |北京国际音乐节奏响“张家界之声”
发布时间:Oct 11, 2021 | 作者:张家界市文化馆
10月10日,主题为“非乐时光 遗韵国潮——湖南省张家界市原生态音乐展演”的演出亮相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 在这方国际化的舞台上,来自张家界的非遗传承者们为京城观众充分展现了多元精彩的民族原生态艺术和地域特色艺术的创新性转化。在演出中,主持人谷悦与张家界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人覃大钧对谈畅聊,不仅为观众详实介绍了本场演出中所展示的民族民间歌曲戏曲,更生动介绍了张家界的民风民俗。 33个少数民族 感受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 湖南省张家界市拥有33个少数民族,异彩纷呈、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是这座城市特有的瑰宝。在本次的音乐展演中,多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张家界民间艺术团体和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轮番登台。 他们分别为观众呈现了有超过两千年历史、表现劳动场景的“桑植民歌”,富有土家族特色、喜庆热闹的“打溜子”,被认定为中国首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曲的《幺姑嫁》以及唱腔自成体系、剧情引人入胜的“张家界阳戏”。 在音乐展演上,被誉为“土家歌王”的桑植民歌传承人尚生武携手多位张家界音乐人与非遗传承人,带来《桑植民歌联唱——唱支山歌甩过来》。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以本土方言为主。用来自大山里的原生态嗓音与原始野性的唱腔极具地方特色,将观众们引入了张家界的大美河山之中。 随后,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的张家界市文化馆农民溜子队为观众呈现了“大山里的交响乐”——土家打溜子《糊仓》。它是土家族特有的古老艺术形式,由农耕时期的巫傩祭祀演变而来,展现了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打溜子、舞溜子的快乐场面,用热闹的打击乐演奏让观众感受到土家族淳朴的风土人情。 让自然走进城市 看传统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此次演出既为观众们展现了张家界市的地域文化与音乐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张家界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传统的原生态传承,“扎扎朵组合”的四位女歌手用甜美的嗓音倾情演绎了活泼欢快的传统民歌《卡普它》和《幺姑嫁》。 张家界阳戏传习所带来了张家界阳戏《桃花装疯》选段,主奏乐器音质粗犷宏亮,唱腔别致,极具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载歌载舞中为观众们呈现了张家界阳戏的魅力。 “歌梅拉组合”则以男女对唱的形式演绎了张家界的新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和《逮哈子》,传统的民歌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以新歌词、新曲调、新唱法展现张家界土家新风尚,体现了对于传统民歌和音乐的创新与传承。 最后,来自张家界的所有艺术演员共同呈现了摆手大联欢《带着幸福来见你》。土家族摆手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民间集体舞蹈。舞姿风格原始粗犷,伴随着锣鼓声声与高亢激昂的摆手歌,将现场气氛推到了最高潮,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 载歌载舞、融情于乐,既有最质朴无华的山间情歌,又有最振奋人心的革命旋律,拥有自然奇景的大美张家界将所蕴含的多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大山文化与大水文化相互激荡、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相互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来源:北京国际音乐节
- 上一篇: 张家界岳阳联袂打造山水文旅盛宴
- 下一篇: 国庆7天 · 张家界